前任 PlayStation 高層吉田修平透露,若他仍處於領導職位,將會抵制索尼引發爭議的即時服務遊戲戰略轉向。
這位2008至2019年間擔任SIE全球工作室總裁的資深人士向Kinda Funny Games表示,索尼始終清楚對即時服務遊戲的巨額投資伴隨著高風險。此番言論發表之際,正值PlayStation的即時服務戰略歷經動盪時期。
儘管Arrowhead Games開發的《絕地戰兵2》創下PlayStation Studios銷售紀錄(三個月售出1200萬套),其他即時服務項目卻表現不佳。索尼《星際大戰:協和》的失敗尤其慘烈,因玩家數量低迷而在發售數週後火速關服——據傳僅初期開發就讓索尼虧損2億美元,還未計入IP收購或工作室買入成本。
在這場備受矚目的失敗前,索尼已取消頑皮狗《最後生還者》多人模式企劃,以及兩款未公開的即時服務遊戲——包含Bluepoint工作室的《戰神》續作與《往日不再》開發商Bend Studio的新項目。
吉田在坦率的訪談中闡述他可能採取的決策差異:「若公司當時考慮轉型,或許更合理的做法不是停止開發《戰神》這類單機遊戲,將全部資金押注即時服務遊戲。」
這位前任高層讚許現任CEO Hermen Hulst「維持單機遊戲開發,同時分配額外資源嘗試即時服務」的平衡策略。他特別指出:「幸運的是《絕地戰兵2》大獲成功,但這種成功難以預測,遊戲產業從來無法事先規劃爆款。」
索尼管理層已承認這些成效不一的結果。首席營運官十時裕樹在財報會議坦言,公司應該在《星際大戰:協和》開發前期進行更嚴格的測試,並將組織隔閡與糟糕的發行時機列為失敗因素。
財務高級副總裁早川聡彦強調,公司計劃在各工作室間分享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教訓。索尼仍致力於平衡產品組合,在穩健的單機遊戲與高風險即時服務項目間取得均衡,《馬拉松》、《地平線》線上版與《Fairgame$》等項目目前持續開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