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破壞者 4》:跨平台深度回顧,包括 Steam 平台視角
早在 2016 年,Gundam Breaker 係列就對 PS Vita 愛好者來說是一個小眾發現。 快進到 2024 年,《高達破壞者 4》的全球多平台發布對於西方粉絲來說是一件大事。 在各個平台上玩了 60 小時後,我可以自信地說《高達破壞者 4》是一款非常棒的作品,盡管也有一些小問題。
這個版本意義重大,標誌著該係列在西方的普及的一個轉折點。不再需要導入亞洲英語版本! 《高達破壞者 4》擁有雙音頻(英語和日語)和多種字幕選項(EFIGS 等),與前作形成鮮明對比。但遊戲本身在不同平台上的表現如何呢? 這篇擴展評論將涵蓋這一點,甚至分享我個人進入大師級高達模型建造的旅程。
《高達破壞者 4》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 雖然一些任務前的對話感覺很漫長,但後半部分提供了引人入勝的角色揭示和引人入勝的對話。 新玩家會發現這款遊戲很容易上手,盡管如果沒有之前的係列經驗,某些角色的重要性可能會丟失。 (注:禁運限製將我的討論限製在前兩章,感覺相當簡單。)盡管如此,我還是越來越喜歡主要角色,我個人最喜歡的角色會在故事的後麵出現。
然而,真正的明星並不是故事。 這是無與倫比的高達模型定製。 深度是驚人的,允許調整各個部分(包括左/右臂武器和近戰選項)以及部分縮放。 這意味著您甚至可以合並 SD(超變形)零件,創造出真正獨特且奇異的作品。
除了核心組裝類別之外,構建器零件還添加了更多自定義層,有些甚至提供獨特的技能。 戰鬥利用由零件和武器決定的 EX 和 OP 技能,能力盒(稍後解鎖)提供進一步的統計操作。
任務進展涉及破壞零件、獲得獎勵以及積累零件升級和稀有度增加的材料。 每個任務都有一個推薦的部分級別,確保平衡的難度。 雖然可選任務提供額外的收入和零件,但標準難度的主要故事感覺節奏很好,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磨練的需要。 隨著故事的進展,三個更高的難度級別會解鎖,顯著增加挑戰。 然而,不要忽視可選任務——有些任務,比如生存模式,非常有趣。
進一步增強自定義功能,您可以調整塗裝方案(通過進度或 DLC 解鎖)、貼花和風化效果。 《高達破壞者4》是高達模型愛好者的夢想,但它到底怎麼玩呢?
遊戲玩法在故事任務、支線內容和頭目戰鬥方麵都很出色(有一個例外)。 即使在普通難度下,戰鬥始終充滿吸引力。 在決定使用巨劍之前,我不斷地嚐試各種武器。 不同的技能和統計數據讓一切保持新鮮感。
Boss 戰涉及瞄準弱點、管理多個生命值以及克服護盾。 雖然我在使用某些武器時遇到了一個老板的弱點的困難,但改用鞭子很快就解決了問題。 最具挑戰性的戰鬥涉及同時麵對兩個特定的老板。 (為了避免劇透,省略了細節,但人工智能在這次特定的遭遇中提出了一些問題。)
從視覺上看,這款遊戲是一個混合體。 早期的環境感覺有些欠缺,但總體來說多樣性還不錯。 高達模型和動畫令人驚歎,顯然是開發重點。 藝術風格並不現實(不要指望高達進化的細節水平),但它效果很好,並且可以在低端硬件上有效擴展。 效果令人印象深刻,許多 Boss 戰鬥的規模令人驚歎。
特定故事任務中的配樂範圍從令人難忘的曲目到真正精彩的曲目。 動畫和電影中沒有音樂令人失望,尤其是缺少已公布的音樂包 DLC。 自定義音樂加載(如 Extreme Vs Maxiboost ON)也不存在。
配音真是一個驚喜。 我嚐試了英語和日語兩種語音選項,發現在動作序列中英語配音更合適,因為減少了字幕閱讀的需要。
除了一些小煩惱(一種特定的、幸運的是不常見的任務類型)和一些錯誤之外,我的體驗在很大程度上是積極的。 那些不願意為了更好的裝備而重玩任務的人可能會發現事情很重複。 我個人就像《地球防衛軍》或《怪物獵人》一樣,專注於打造我的終極高達模型故事後期完成度。
遇到的錯誤包括某些名稱的保存問題和一些 Steam Deck 特定的問題:標題屏幕加載時間過長和任務崩潰(僅當停靠在我的顯示器上時)。 由於預發布服務器不可用,在線多人遊戲測試受到限製。 一旦在線遊戲完全測試完畢,我將更新此部分。
我的平行高達模型建造項目(MG 78-2 版本3.0)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 當我取得進步時,一個小事故幾乎讓事情脫軌(被吉他撥片救了!)。 這次經曆大大增加了我對高達模型設計的欣賞。
現在,讓我們解決平台差異:
Gundam Breaker 4 PC 端口: PC 版本是唯一支持 60fps 以上的版本(PS5 上限為 60,Switch 約為 30)。 它還提供鍵盤/鼠標支持以及帶有可自定義按鈕提示的控製器選項。 在 Steam Deck 上,它顯示 Xbox 提示,在使用對接的 DualSense 控製器時正確切換到 PlayStation 提示。 控製器重新連接檢測不一致。
提供三個控製器預設和一個自定義選項,具有獨立的鍵盤/鼠標/控製器設置。 我建議立即調整相機靈敏度和距離。
Gundam Breaker 4 PC 顯卡: 支持多種分辨率和幀速率上限。 Steam Deck 以 720p(不是完整的 800p)運行,幀速率範圍從 30 到無限。 我在 Steam Deck OLED 上將其設置為 120fps。 垂直同步可切換。 圖形設置包括紋理、抗鋸齒、後處理、陰影和效果調整。
Gundam Breaker 4 Steam Deck 性能:開箱即用,與 Proton Experimental 和默認 Proton 完美配合。 高設置(不包括陰影)輕鬆達到 60 fps,而中設置則達到 80-90 fps。 過場動畫的性能下降。 裝配部分的 FPS 曾多次出現輕微下降。 一些菜單字體比預期更小或不太清晰,可能是由於更高分辨率的設計。
Gundam Breaker 4 Switch vs. PS5: PS5 提供卓越的視覺效果和近乎完美的 60fps 體驗(在早期遊戲中測試)。 Switch 的分辨率、細節和反射都會降低,對環境和高達模型都有影響。 Switch 版本的組裝和立體模型模式感覺遲緩,這是一個重大缺陷。 Switch 上的加載時間比 PS5 和 Steam Deck 上的加載時間要長得多。 我推薦 Switch 版本,僅用於沒有 Steam Deck 的獨家便攜式遊戲。
PS5 具有不錯的隆隆聲和活動卡支持。 Switch版雖然可以玩,但還需要優化,尤其是組裝部分。
Gundam Breaker 4 Ultimate Edition:DLC 解鎖早期級別零件和建造者零件(後者更有用)。 在審核時,西洋鏡模式內容尚未完全可用。
故事焦點:雖然故事很有趣,但遊戲的核心優勢在於定製、戰鬥和高達模型建造。
我的同步高達模型增強了我對遊戲的欣賞。
結論:《高達破壞者 4》是該係列的精彩補充,尤其是在西方發行的版本。 這是今年 Steam Deck 的頂級遊戲,期待繼續線上線下的享受。
高達破壞者4 Steam Deck 評論:4.5/5